账号:
密码:
色书院 > 综合其它 > 锦绣连城 > 第52章
  他才又开口,声音里带着点试探的温软:“这江山是许家的,更是天下人的,为父总想着,得找个能把这江山护好的人,你……”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女儿脸上,带着期盼,又带着点小心翼翼:“你有没有想过,往后……替为父多扛些事?”
  御书房里静了静,银丝炭在炉子里轻轻爆了个火星,暖光落在许连城脸上,她望着父亲眼里的神色,愣了好一会儿,眼里的担忧慢慢被惊讶取代。
  许连城指尖猛地一缩,下意识攥紧了衣摆。
  脑海里的画面碎玉似的拼起来——前世帝师讲课时,许修颜在旁记策论,她也被按在同一张案前,抄的却是《武经总要》。
  女官来请她去学针黹,父皇总皱着眉摆手:“让她跟卫丫头去演武场吧”。
  卫锦绣总背着剑跟在她身后,那时只当是伴读情谊,此刻才想起,卫老将军曾对着父皇叹“锦绣这丫头,眼里只容得下连城”。
  父皇当时笑了笑,只道“她们合得来是好事”。
  原来那些被她当作“偏爱”的寻常事,竟是一条条暗线。
  她抬眼时,眼眶已微微发潮,望着许铮放的目光里全是惊惶的明了,嘴唇动了动,却没敢把那句。
  “您早想让我……”
  说出口,只喉间发紧,像被什么堵着。
  许铮放瞧着她这模样,拿起茶盏抿了口,茶汤的热气模糊了他眼底的神色,才缓缓开口。
  声音比刚才更沉些,却没什么压迫感,倒像在说桩陈年旧事:“你和修颜,都是我放在心尖上的孩子,修颜心细,写得一手好文章,若生在太平年月,守着一方封地读书作画,是福分。”
  他顿了顿,指尖敲了敲案上的奏折。
  “可凉国这几年不太平,北境的胡骑没断过,南边漕运又出了乱子,朝堂上老臣们各有心思——这时候要的不是能写锦绣文章的书生,是能攥住刀、镇得住场的人。”
  许连城垂着眼,听见父亲继续说:“卫家握着京畿大营和北境三成的兵权,老卫将军是出了名的油盐不进,这些年多少世家想攀亲,连提过让修颜娶卫家旁支的姑娘,都被他婉拒了。”
  他轻笑了声,看向女儿。
  “可他独独对锦绣放得松,锦绣呢?眼里除了你,谁瞧得上?连城,这天下人都想找靠山,可有些靠山,是老天爷替你送来的。”
  炉子里的炭又爆了声,暖光落在许铮放鬓边的白发上,那是许连城从前没敢细瞧的霜色。
  她忽然明白,父亲不是今日才起的心思,那些年让她学的、见的、攒下的,都是在为这一日铺路。
  “父亲……”她声音发颤,伸手扶住许铮放的胳膊,指尖冰凉,“可我是女子,朝堂上那些人……”
  “女子怎么了?”
  许铮放打断她,反手拍拍她的手背,眼里有了点锐气。
  “关键是有没有那份心,能不能担住。”
  他望着她,目光恳切又郑重。
  “我没逼你,只是问问你——若真有那么一天,这江山,你愿不愿接?”
  许连城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喉间堵得发慌。
  哥哥许修颜待她素来亲厚。
  若说争位,她怎么对得起那份兄妹情?
  “父皇,”她声音闷得像浸了水,“哥哥他……”
  许铮放没让她说完,只是望着窗外落尽了叶的银杏枝,轻轻叹了口气,指尖在膝头敲了敲:“城儿,人心是会变的,可手里的刀不会,卫锦绣这把刀,利得很,也真得很——你要握好。”
  那话像块石头沉进许连城心里,她低着头,鬓边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眼底的翻涌。
  许铮放瞧着她发顶,方才眼中那点犹豫渐渐淡了,凝出一丝不容错辨的决绝,只是没再开口。
  谁都没留意,御书房厚重的门帘外,一道青灰色的人影晃了晃,快得像阵风,转瞬便没了踪迹。
  等许连城再抬头时,许铮放已收起了那抹决绝,又变回了温和的父亲,拍了拍她的手:“罢了,不说这些扫兴的,让御膳房做了你爱吃的杏仁酪,去瞧瞧吧。”
  他挥挥手,语气松快 :“这事别搁心上,有父皇呢。”
  许连城应了声,慢慢退出去,廊下的风卷着寒气扑在脸上,她却觉得心里比风更凉——父皇那声叹息,那句“握好刀”,哪里是没搁心上?
  这之后的两个月,许连城像是把御书房的沉重都沉进了心底,面上瞧着依旧是闲散的公主,暗地里却和卫锦绣拧成了一股绳。
  她们循着那些带烙印的人追查,先是在城郊破庙里端了个窝点,抓了七个面生的黑衣人,后又顺着线索摸到京郊的驿站,截下了三个要往宫里送东西的信使。
  那些人嘴硬得很,鞭子抽断了都不肯松口,还是卫锦绣拿了军中的法子,烧了盆烙铁搁在旁边,盯着其中一个人的眼,慢悠悠道。
  “听说你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儿?”
  那人瞳孔猛地一缩,终是撑不住,断断续续吐了实情——他们都是“那边”的人,要找的东西在宫里,具体是什么、在哪,他们这些小喽啰根本不知道,只奉命盯着公主府和卫将军府的动静。
  线索又断了。
  许连城坐在公主府的暖阁里,指尖捻着那张画了烙印的纸,抬眼看向卫锦绣:“看来,得从靖王身上找突破口了。”
  卫锦绣正用布擦着剑,闻言抬眼:“他最近安分得很,像只缩头乌龟。”
  “乌龟也有被逼急的时候。”许连城勾了勾唇,眼底闪着冷光,“咱们不动他,自然有人会动。”
  果不其然,三日后,靖王许修礼收到了一封来自靖王府老夫人的密信。
  信纸是火漆封的,拆开时还带着股陈年的檀香,信上只有寥寥数字,却像淬了毒的针:“锦绣不死,事必败,限十日内了断。”
  靖王捏着信纸的手微微发颤。
  老夫人是他背后的主心骨,也是拿捏着他软肋的人——他那被送在江南“养病”的幼子,还在老夫人的人手里。
  他盯着信上的字看了半晌,猛地将信纸揉成一团,眼里浮出狠戾:“既然逼我,那就别怪我心狠。”
  第50章 鹿死谁手
  三日后,京郊发生了桩命案——三个禁军在巡逻时被人灭口,尸身上插着的箭,箭羽上烙着卫家独有的“卫”字纹。
  更“巧”的是,有个“幸存”的小兵指认,当晚瞧见卫将军府的人在附近出没,那身形,像极了卫锦绣。
  案子一捅到御前,靖王立刻站出来“主持公道”,捧着那支箭涕泪横流:“陛下!禁军是护驾的根本,卫将军之女竟如此胆大包天,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人证物证“俱在”,许铮放只得下旨,将卫锦绣暂押天牢,待查清再议。
  天牢外,靖王正假惺惺地等着,见许连城匆匆赶来,脸上堆起痛心的神色:“连城,你别太急,我知道锦绣不是那样的人,可……证据确凿啊。”
  许连城猛地停住脚,抬头看他。
  她没哭,也没闹,眼里反倒静得可怕,像结了冰的湖面:“皇叔倒是消息灵通,刚下旨就赶来了。”
  靖王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更显无辜:“我这不是担心你么?”
  “担心我?”许连城轻轻笑了声,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冷,“还是担心卫锦绣死不了,断了你的路?”
  靖王脸色骤变:“连城!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许连城往后退了半步,恰好退到阴影里,“只是皇叔该知道,天牢的门,不是谁想进就能进,想让谁死,谁就能死的。”
  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震得石板路咚咚响。
  靖王回头一看,脸色瞬间煞白——是卫胜。
  “他…他不是…”
  卫胜一身铠甲未卸,肩上还沾着风尘,显然是刚从军营赶回来。
  他没看靖王,径直走到许连城身边,沉声道:“公主放心,锦绣不会有事。”
  说着,他转向靖王,手里猛地甩出一叠纸,砸在靖王脚下:“靖王殿下,这是你派去栽赃的人,在城郊被我抓了现行,招供画的押,还有这个——”
  他又扔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碎裂的火漆印:“这密信,火漆倒是跟王府的对上了,只是不知,‘锦绣不死,事必败’这话,陛下听了会怎么想?”
  靖王浑身一颤,腿一软差点跪下:“你……你血口喷人!”
  “是不是血口喷人,陛下自会判断。”卫胜眼神如刀,挥手示意身后的亲兵,“拿下!”
  亲兵们一拥而上,靖王还想挣扎,被卫胜一脚踹在膝弯,“咚”地跪了下去。
  他抬头望着许连城,眼里满是惊恐——他到此刻才明白,从禁军被杀到他站出来“主持公道”,全是圈套。
  许连城没再看他,转身往天牢里走。
  牢门厚重,打开时发出沉闷的声响,卫锦绣正坐在草堆上,见她进来,嘴角勾了勾,眼里亮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