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书这边忙活着的时候,李翠莲她们也没闲着,等李师傅那边把肉分解好后,她们就按照马玉书教的步骤抹调制好的香料了。
李翠莲一边往盆子里的肉块上抹调料,一边忍不住咽口水:“这调料闻着就香,别说是腌猪肉了,就是腌鞋底子味道也差不多吧!”
第240章 “这个味道……实在是……
李翠莲的话实在惹人发笑, 饶是内向的春花此时也忍不住低头勾了勾嘴角:“你这张嘴哟,净说些糙话,不过主家这调料确实是好, 闻着就没少花钱。”
之前顾骁和周大海他们都吃过叶宁拿来的腊肉,当时只觉得做这腊肉的人手艺不错, 这会儿真听到马玉书交代李翠莲她们注意事项的时候,才发现这只是腌制腊肉,就有不少讲究。
什么混着调料要把肉块揉三遍、腌两遍,再挂在通风的地方风干入味, 只这一点就不是乡下人会讲究的。
李翠莲一边用巧劲打着圈地揉着盆子里的肉块, 边抬头和自家男人感叹道:“怪说人家有信心把这家家都能做的腊肉做了拿去卖呢, 这和我们自家做的确实不一样。”
不管做法一样不一样,马玉书和李翠莲她们几人一起上手,也用了整整两天才把这些肉给腌透。
杀猪的当天,考虑到山上还有不少的猪,叶宁顺便还和李屠夫聊好了下次的交易。
李屠夫忙活了一天,就着喷香软糯的卤肥肠和猪脚喝了个美。
因为准备得太多,傍晚吃完饭都还剩下不少,大家走的时候马玉书都给装了一些。
至此马玉书的厨艺在牛草湾三大队算是宣传开了,但凡是吃过她做的菜, 都说她那手艺比镇上饭店的大师傅还要好。
一千多斤腊肉和香肠处理起来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马玉书带着李翠莲她们忙活两天后也只是刚做好了前期的工作。
后面的三五天,周大海他们每天一早就得把腊肉和香肠搬到外面的空地上晒着,天黑再收回空房间。
如此折腾几天后,马玉书仔细查看了一遍后,才拍板道:“已经腌透了,明天就能直接熏了。”
熏腊肉的湿松针和柏树枝是顾骁闲着没事的时候都弄回来了。
腊肉香肠的数量多, 今天服装厂正式开工,叶宁和顾骁是没办法在山上守着的,只能让李翠莲和马玉书在这边看着。
这可是一千多斤肉,不提肉钱,就是马玉书买那些调料就花了不少钱,可不能出任何意外。
等养殖场这边的青烟烧起来后,叶宁和顾骁也去厂里了。
年后开工的第一天,按照现代的规矩,叶宁提前买了开工红包.皮,一个红包里装了两块钱,准备回头发下去。
当然叶宁他们今天除了给工人们发红包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做。
去镇上的路上,顾骁有些不放心地问叶宁:“这个法子能成不?”
叶宁心里也不是十分的有底:“我也不知道,左右先试一试吧,万一大家能接受呢,实在不行,再去走崔哥的路子吧。”
前段时间顾骁的那几栋居民楼总算是完工了,门窗这些也让工人安好了,有尤利民这个前辈在,买卖房屋的各项许可也办好了,这会儿只差往外卖了。
按照叶宁之前的打算,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就是厂里的那小三百名工人。
叶宁提议的法子是房子的定价和尤利民之前的定价一样,不同的区别是厂里的工人们要购房,不用和银行贷款,直接由厂里牵头。
大家按照自己的情况付首付,剩下的部分,可以和厂里申请十年,或者二十年还清,签完合同后,以后每个月的房贷厂里的财务就直接扣除了。
如此一来,大家不用承担额外的利息不说,考虑到叶宁和顾骁两人的关系,说句不好听的,他们买了顾骁的房子,背上了十几二十年的房贷,那是不是只要厂子不破产,看在房贷的份上,厂里就不会让他们下岗?
这样想的人很多,原本顾骁心里还十分的没底,结果他和叶宁发开工红包的时候只是略微提了一嘴,中午午休的时候来问情况的人就很多了。
当然这得归功于叶宁找人不看户口,厂里的工人构成最多的还是农村户口的工人,他们在镇上没有住处,虽说厂里有免费的宿舍,但总归不是自己的家。
每周一天的假期,离家近的工人一周还能回家一趟,有些隔壁镇或者家里远的工人,想回家一趟得请假,一请假就得扣工钱,他们就只能不回家,或者让家里人来厂里,抽空在厂门口短暂的见一面。
要是能在镇上买套房子,有了自己的住所,他们下班后就能回家,中午在食堂吃一顿免费的,早晚都在家里吃,细算下来一个月怎么都能省下点钱。
而且顾骁他们这边还不要利息,只要花上几百块钱的首付,以后每个月从工资里扣二十几块钱就行了,仔细算来,这房子买起来是真不费什么劲儿。
尤其是周巧珍和陈素芳两个领导还带头买下了最大的户型,眼下能不要利息借几千块钱给你十几二十年的人可不少,但凡是稍微有些脑子的人,都知道顾骁他们是在做好事,如此一来,但凡是自家在镇上没有住处的,都到财务那里报名买了一套。
以前其他厂子虽然也给厂里的工人分房子,但是想分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得排队,走关系,辞职或者被开除了厂里还能把房子收回去。
现在顾骁卖得最小的都是二居室,五十来个平方的小屋子,总价两千五,按照首付五百,贷款十年来算,每个月只用还十六七块钱,这是厂里任何一个工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
就是一些原本没打算买房子的年轻小姑娘,也在工友们的劝说下,拿出了自己攒下准备买新衣裳的钱,首付了一套小房子,十几二十年后,这套她们靠自己买下的房子,也能成为她们的底气。
虽然叶宁他们定的贷款条件很宽松,但是现在的人大多都不喜欢欠太多钱,很多人来买房的时候,都给出了自己所能给出的最多的首付。
原本顾骁还怕自己的房子建好了卖不出去,结果他这两百套房子,一放出去,除了他给自己和顾灵各留的一套一楼的大户型,剩下的全都卖掉了。
顾骁没按照楼层定价,所有人都是抓阄的,同样的价格,运气好的能住底层,运气差的就只能住五六层了。
不过现在的人血气足,能住楼房就已经很高兴了,没人会觉得爬五六楼费劲。
也是厂里的工人都年轻,暂时还没有老年人腿脚不方便,在高层生活不方便的问题。
卖房之前叶宁就已经详细地给顾骁算过账了。
他这两百套房要都卖掉,大概能有个八十万块钱。
这个数字一出,顾骁瞬间就理解崔维诚和尤利民为什么一门心思地要建房卖了:“我这地买成三万块,建房子的人工和材料加起来满打满算都没四十万,加上买地和税款什么的,算下来也有小三十万的利润了?”
叶宁笑道:“你这都能赚三十万,就更别说尤哥了,这下你知道他之前来厂里结清货款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大气了吧?”
不过顾骁很快也反应了过来,自己这房子既然卖给了厂里人,那就不肯能那么快收回成本。
好在顾骁建这些房子花的大头都是叶宁之前给他的工钱,后期的工钱是他卖了家里的金条凑的,也是他运气好,刚以高价把金条卖出去,储蓄所那边的黄金回收价就来个了对半砍。
因为这些钱都是顾骁自己的,晚一点回本也影响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他这次赚到的这三十万块钱的净利润,未来的二十年里,每个月都能从厂里的财务这里收到一部分回款,这怎么不算是一种细水长流呢?
房子这边叶宁只负责出主意,后面的事情都需要顾骁自己去跑,虽然他本人不在意,但是叶宁很有界限感,知道他们现在只是恋爱关系,她自己不缺钱,也就完全没必要去插手恋人的财务问题了。
不过叶宁要忙的事情也不少,两天后,第一批腊肉和香肠终于熏好了,她得给尤利民打电话确认购买意向了。
自从有了儿子后,这段时间尤利民的事业心那是空前的高,接到叶宁电话的时,他还以为是服装厂出了春夏新款,听叶宁说完后,他还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你刚才说啥?问我买不买腊肉?”
叶宁解释道:“这不是我在山上养了不少猪吗,散卖着量上不来,我就试着做了些腊肉香肠出来,往外卖之前,我想着还是得先问问尤哥你有没有兴趣。”
还别说,对此尤利民是真有兴趣:“是之前送给我的那种腊肉吗?”
以前那些腊肉本来就是去年过年的时候马玉书做出来的,所以叶宁毫不心虚地点头道:“对,差不多的,不过这次的腊肉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好,味道比之前的还好,昨天我已经煮来尝过了,但凡是尝过味道的,就没有说不好的。”
听完叶宁的话尤利民心里也有了底,当即就痛快道:“行啊,那我等会儿过来一趟,你先弄点给我尝尝,要是对味的话,我就给你全要了,回头一车运到深市去卖给店里的那些游客!”
尤利民挂了电话就带着妻子儿女回乐阳镇了,叶宁知道他晚上到,为了能够做成这单生意,特意让马玉书下厨准备了一大桌子丰盛的晚饭。
桌子上不但有腊肉炒蒜苗,为了方便尤利民品尝,还单独切了一盘只是煮熟了,什么调料都没放的腊肉和香肠片,这也是本地比较常见的吃法。
这腊肉和香肠还没吃下嘴,尤利民就先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肉香混着果香扑面而来,盛在盘子里的腊肉油光锃亮,呈现出诱人的琥珀色,香肠则红亮亮的,只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一口腊肉下肚后,尤利民不由得眯了眯眼:“这个味道……实在是太香!太绝了!”
第241章 山上那几十头猪也别养……
见尤利民吃得开心, 马玉书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小尤觉得好就行。”
担心空口吃腊肉咸,马玉书又笑着给尤利民的碗里舀了一碗汤:“尝尝这莲藕排骨汤,村里人今年自己种的, 软糯香甜,我一口气买了不少, 和这排骨一起炖,那是再温脾滋补不过的了。”
这次叶宁一口气杀了十头猪,做腊肉香肠的肉多,骨头也多, 叶家之前囤的那些腊排骨已经够他们吃上一年半载了, 这次的排骨叶宁只留了一点吃新鲜的, 剩下的全都让马玉书做成了排骨香肠。
在现代肉肠、蛋肠、血肠,能做成肠的东西很多,但是排骨香肠的味道绝对是肠中翘首,但凡是吃过的,就没有人不爱的。
不过在现代排骨比肉贵,排骨香肠的价格也不便宜,百八十块钱一斤不说,除了自家做的能放心,在网上买, 还容易被坑。
这边的人缺油水, 买肉都爱肥肉,叶宁不爱这一口,这两次杀了猪,那板油都被周大海他们和村里人买去了。
叶宁也不指望着这点板油挣钱,就按照市场价卖给了大家。
被她便宜处理掉的除了板油之外,还有猪肝, 猪血之类的东西。
不过服装厂复工了,其他的内脏和骨头除了给周大海他们的一小部分外,其他的都能一股脑地送到食堂去给工人们加餐,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马玉书的厨艺本来就不差,再加上上好的食材,这一顿饭是吃得尤利民嘴角泛光,眉开眼笑:“这些腊肉和香肠的味道确实不错,回头送到店里去卖销量指定差不了,就是不知道这价格?”
为了弄这些腊肉和香肠叶宁可花了不少材料和心思,按照她的想法,现在猪肉一块一二一斤,她费了这么多的功夫,熏干后的肉还有损耗,细算下来,她这边至少要翻倍卖才能有得赚,当即就报价道:“尤哥,这批共有腊肉八百斤,香肠六百斤,另外还有一百斤排骨香肠,你要是能全要,我也不给你算高价,腊肉两块五一斤,香肠三块,排骨香肠四块。”
尤利民闻言眉头一拧:“这个价格可不便宜。”
叶宁也苦着脸道:“一分价钱一分货,不是我自夸,我家这腊肉和香肠,用的调料就是十几种,一般人想凑齐这么多香料就不容易了,这个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我也真的就只赚个辛苦钱。”
尤利民现在也有了些家底了,可以说现在只要他不做大笔的生意,怎么着都不可能再给不出货款找人赊账了,他心里也记得叶宁的好,心里想着着腊肉的味道确实不错,也犯不着讨价还价了,这些腊肉香肠拿到深市要卖不上价,他就原价卖,就当他顺手帮叶宁一个忙了。
想明白后,尤利民痛快道:“就按你说的价,我全要了!明天就让货车来拉,正好老七他们也闲了半个月了,除了这些腊肉香肠,我再拉上一车你们厂子里的春夏新款,一趟送到深市去。”
现在陈素芳已经能把控住厂里的生产任务了,去年年尾放假前半个月,她估摸着仓库里的冬款存货已经够汪先生这样的大客户补一次货了,就让打版的两个师傅开始做春夏款了。
厂里的春秋款样式要比冬夏款少,不过现在厂里有了毛线横织机,这款式的数量就上来了,毛纺车间做毛衣开衫,缝纫车间就做长袖衬衫、和牛仔裤,如今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已经积累下一部分存货了。
汪先生他们那边的样品已经寄了过去,现在的库存只供应尤利民一家还是没问题的。
关于厂里各位批发商的情况,陈素芳心里也已经有底了,知道马老板和汪老板那边离天暖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她也不烦恼仓库里的这些冬装会砸手里。
陈素芳做事可靠,叶宁和顾骁也就轻松了,这边两人和尤利民定好价格后,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带着他去了山上的养殖场。
自从这腊肉和香肠熏好后,周大海他们待在山上,那真是晚上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放岗,就怕被贼娃子惦记,又或者被山上那些馋嘴的野物给惦记上。
周大海他们心中紧张,做梦都盼着叶宁能赶紧把这些猪肉给卖出去。
今天好不容易等到叶宁带着人来,他们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怕尤利民嫌弃熏房里黑黢黢都是烟灰,他们还不怕累的把架子上的所有腊肉和香肠都搬了出来。
看着那一排排带着琥珀色的腊肉,尤利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等尤利民这边验了货没有问题了,顾骁又连忙扭头让周大海他们赶紧打包。
现在的农副产品在包装上没什么讲究,哪怕叶宁的腊肉卖价不算贵,所谓的打包也不过是在竹筐下面垫上干棕叶,然后把腊肉和香肠装里面就是了。
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叶宁还特意从现代定制了印有‘乐阳腊味’四个字样的贴纸,在每个竹筐上面都贴上了贴纸作为宣传的噱头。
原本叶宁是想着把贴纸贴在腊肉上的,但是这边没有包装袋,这入口的东西,粘上贴纸上的背胶总觉得不太好,就只能作罢了。
一千多斤腊味整整装了三十个竹筐,看着空地上的一一大堆竹筐,叶宁只能庆幸这些竹筐都是顾骁从村里买来的,现代要卖几十百来块钱一对的竹筐,在这边只用三五毛就能买到一对。
周大海知道这单生意关系着山上剩下那些猪大哥的销路,也没敢省着力气,郑老七他们往车上搬腊肉的时候,他们也上前去帮了忙。
回到镇上休息了半天后,第二天一早,载满腊肉和衣裳的货车就轰隆隆驶离了乐阳镇。
这一趟尤利民也跟着去了,临走的时候,他还想把叶宁和顾骁一起带上呢,不过叶宁名下的各项投资如今都走上了正轨,她就只想躲懒,当即就拒绝了,只给了一袋子另外装好的腊肉和香肠,让他帮她给黄阿公带过去。
“还有我那间铺子,算算日子也到了收租的时候了,我是懒得走了,还得麻烦尤哥你顺便帮我把房租给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