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暮歌那个表情一出来,她就知道,国库的钱又要没。
她有些无奈, 国库钱虽说不是她辛苦挣来的, 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就不能让它好好待在国库吗?每次刚有一点儿,李暮歌就要将钱都花出去。
如果李暮歌知道颜士玉的想法, 一定会告诉她,钱这东西, 对国家来说,有最好,没有也没什么。
钱堆在国库里再多, 国家若是穷困,依旧还是很穷,因为对于国家来说, 钱是可以开印钞机印出来的废纸。
只有流动起来的钱, 才有意义。
这涉及到经济学,李暮歌不是很懂, 她只牢记一点,与其让国库满满当当,不如藏富于民。
“陛下, 那是何物?”
颜士玉很想说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但与她说话的人是陛下,一国之君,可不能怠慢。
于是颜士玉顺着李暮歌的话说了下去。
李暮歌稍稍松口气,她简单解释了一下是什么东西后, 就看见颜士玉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黑了下去。
“陛下又想修路?”
什么蒸汽机和小火车,颜士玉不知道,她只知道修路花钱花得太狠了。
年前才刚停了修路,过年又要接着修,不光国库受不住,天寒地冻的,北边的人也受不了啊。
“说好了北地开春化冻之后才接着动土,现在修什么都修不了,只是若能将铁路铺到北地,来年北地再次有大雪,物资很快就能送到,再不会同现在一般了。”
李暮歌说完有些心虚,她垂眸看桌子上的折子,这折子可真折子啊。
“陛下的意思是,开春之后不光要接着用水泥修路,还得一起修那个铁路?”
颜士玉语气中满是不可置信。
北地有什么啊?有金矿吗?
不然为什么陛下那么执着于将路通过去,现在甚至还要修什么劳什子的铁路过去!
所谓铁路,从名字上就知道,材料以铁为主,按照如今铁的造价,一路铺过去需要多少钱啊,那些钱,换算成物资,够北地被大雪覆盖个几轮也用不尽!
好一个亏本的买卖。
颜士玉确实心怀天下,也非常重视百姓,但她没法只顾一地的百姓。
“陛下,北地有雪灾,南地有洪涝,西北每年还会刮大风,沙尘四起的那几个月,不得耕种不能出门,也算得上是大灾了,西南有瘴气地动,东边靠海的地方,运气不好会碰上海水倒灌,届时水淹千里,水退去时,颗粒无收。”
颜士玉将各地的天灾一一数来,说罢,她顿了顿,随后温声问道:“那铁路,是不是要如官道一般,修向各处,才能确保物资快速运达,以节约路上的损耗啊?”
依照李暮歌的本心,她确实想这么做。
火车的铁路网,肯定要遍布全国,这样才能实现全国的统一。
届时不管是资讯还是物资,亦或者是士兵,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
大庄太大了,巨大的版图上,有许多皇帝的手够不到的地方,铁路在李暮歌看来,是她的手的延伸。
如今提出来,不过是将那些政治目的做一下包装,同时也是真心想要为大庄的百姓做些什么。
铁路修好,对各方都是好事。
唯独对国库不太友好。
李暮歌嗯了一声,没有跟颜士玉详细说她的想法,颜士玉显然不太同意,况且火车还没做好。
现在蒸汽机还放在纺织厂里,带动纺车织布呢。
颜士玉见李暮歌承认了,直接沉默。
陛下竟然承认了!她真的要将那铁玩意修得全国到处都是!
颜士玉几乎能看到,国库空的能跑马的场景。
颜士玉深吸口气,又缓缓吐出,她尽量冷静,想要弄明白李暮歌到底在想什么,总不会是有钱烧得慌。
“陛下,火车除了运输货物外,是不是还能运输人?”
“自然,人也不过是另一种货物。”李暮歌知道,颜士玉问到点子上了,“铁路修好,火车跑上去,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当火车开动,就意味着人与人的距离,缩小了许多。
以前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的地方,如今一天一夜或许就能到达,这预示着南方的货可以轻松运往北方,属于北方的好东西,也能出现在南方人面前。
商业的流通会带来人口的流通,很快就能催生出几个如长宁城一般的大城,一座容纳百万人的大都市,能创造许许多多价值。
或许,千万人的大都市,也能被她们亲手创造出来。
“可是,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利在千秋,也会罪在当代,还请陛下慢些行事吧。”
颜士玉承认铁路和火车非常重要,但是大庄眼下还没有使用它们的条件。
水泥修路若不是比夯土路要轻松,恐怕去年就有地方百姓不满了,修路是各地百姓最不愿意去做的服役之事。
那是个特别苦的活儿,仅次于凿河道建宫殿。
李暮歌知道颜士玉是为了她好,为了国家好,才会一再劝说她,要慢慢做事,不能急躁。
可工业革命一旦登场,科技的发展将会比坐了火箭还快。
也就是现在大庄各方面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估计还得用个十来年,才能积累足够的人才,推动真正的工业革命出现。
可十年很长吗?并不,它不过是转眼间。
现代人类告别没有电的古代,也不过两百余年。
两百多年前烧着煤油灯的人们,如何能够想象到,两百多年后,电已经融入人类社会方方面面。
信息时代出现四十年,人就已经开始探索智能领域,抢夺“创世”的权柄了。
有李暮歌这个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后人帮忙,大庄的科技革命会更快,或许比不过她原本国家的发展速度,但绝对能比原本世界的发展速度要快上许多!
李暮歌对历史的回忆只在一瞬间,她不是个顽固不化的人,颜士玉的担心,也不是全无道理。
大庄没有足够的人才推动工业革命,不仅如此,大庄还有一堆未曾开智的庶民。
李暮歌想到这儿,语气诚恳地说:“就是想到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才想只修一条去北地的铁路,阿玉,如果东西不造出来,不摆出来让天下人看,他们永远不知道那是什么,人会害怕未知的东西,却不会惧怕已有的物件,你得让大家知道,火车和铁路若是能修到他们家门口,那会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颜士玉见李暮歌没有立马动工的想法,稍稍放下心来。
“可是陛下,国库没那么多钱,明年只能继续修路,铁路耗费巨大,而且还不安全,需得再积累几年。”
一排排铁放在路边,颜士玉一想到那个场景,就觉得大庄危矣!
见李暮歌皱眉,颜士玉知道这是不满她所说的几年时间,颜士玉苦口婆心地劝道:“那铁路上的铁若是被人偷了去,全炼成兵器,该如何是好?陛下别忘了,各地还有许多世家盘踞,他们如今乖巧,并非本性如此啊。”
李暮歌当然知道地方上的世家,一个个都不老实,但凡全都老实,她的特种兵部队也不可能一年灭门好几家。
就这样也杀不干净。
人心贪婪,催生出的罪恶数不胜数。
“一切的懦弱,恐惧,忌惮与不安,全都来源于火力不足,这条路,必定要修,到时候会有人看着,朕倒要看看,谁敢带着九族的脑袋去碰铁路。”
诛九族!
李暮歌上位之后从未提过这个词。
颜士玉听到这个词,便知李暮歌是铁了心要修铁路了,她不再劝说,转而开始设想,什么时候提修铁路比较合适。
不能贸然提出,否则朝野内外都会为此事争论不休,什么事开始在朝中争论,那就不仅仅是一件事了,还会牵扯到各人的私心与党争。
所以想要修铁路,还得演一出戏。
李暮歌就喜欢颜士玉这一点,颜士玉能特别快速的结束一个话题。
不会就一件事拖拖拉拉个不停,更不会让上一件事影响自己的情绪。
比如刚刚颜士玉非常反对修铁路,当她意识到这件事无法阻止后,立刻就能改变思路,开始与李暮歌讨论起怎么好好修铁路。
常人会觉得颜士玉反复无常,会不喜她这种性格。
李暮歌恰恰相反,她太喜欢颜士玉这种性格了,因为她本人也是个类似的性子。
效率至上。
商量半天的结果,是第二天刊登的长宁城报纸上,头版头条全都是北州暴雪一事。
原本准备好的上元节稿子,只能退居二线,没法占据最大块版面了。
加班加点写出来的雪灾报道,用非常冷漠客观的口吻,诠释了北州如今的惨状,然后在官方的报道底下,还有一篇篇小故事。
全都是雪灾故事。
当然不是编辑亲历北州写得,她们倒是想去,问题是现在去了,就没法一夜之间写好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