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刃仇凭借着衣物与身量,将他熟识的村民以及他们的孩子认出,他将尸体一具一具从埋尸坑背出,又挖了一个个坟坑,按血缘将死去的人埋在同一个坑。
怕引人注意,刃仇也不敢给村民们立碑,连坟头都不敢堆太高,只能将坟坑挖得极深。
最后他在每个小坟包前都种了一棵小树苗,小树苗背部则刻着碑文。
当他最后刻完自己妻儿的碑文时,他才趴在妻儿的坟头哭了起来。
他们家坟头的树苗上,除了妻儿的名字,还刻了他的名字,一年又一年,坟头的杂草也越来越高,树苗隐在杂草里,无人注意。
顾寒鸣将刃仇的尸体放到他妻儿的坟墓里,又重新将坟墓合上,顾寒鸣脑海里回想着刃仇的话“王爷,我大仇得报后,我想去陪我妻儿,到时候还劳烦王爷将我与妻儿合葬。”
“再见刃仇,李条江,愿你与妻儿在天安息。”
顾寒鸣与士兵们将准备好的墓碑一块块安在村民们坟头,顺昭王死后,这些村民有了属于自己且光明正大的墓碑。
另一则传闻也在民间传开,顺昭王强抢忠注商人赠予流民的救济粮,被流民踩踏而亡。
皇贵妃在寝宫里看着手里的信纸,身体不停颤抖,她目眦欲裂,尖叫起来。
敬仁宫的太监宫女们纷纷往外跑,皇贵妃手里拿着一把长剑,胡乱挥砍,嘴里嘟嚷着“顾寒鸣,我杀了你,我要杀了你!”
第74章
顺昭王抢百姓粮食反被百姓踩踏而亡的消息也迅速传遍允州,百姓唾弃之余,心里也蠢蠢欲动。
顺昭王作为允州的封王已经死去,那京城那边还得再派一个封王或者大臣过来主政,既然都是要听上面的,为何不找一个好官?
此前刃仇种下的种子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百姓心里冒出,复州的种子都比其他地方买的好,长出来的庄稼也是惹人稀罕,再加上此前有村子靠移动界碑,还真成了复州百姓,允州百姓的心里也开始躁动。
过了两日,允州主城内突然有人举着大旗,旗上写着“圣人降复,地生硕黍。龙腾凤鸣,丰粟瑜鼎。”
一队人举着大旗,从长街走过,一边走,一边喊:“顺宜王乃天降圣人,我们应顺应天命,拥护顺宜王成为我们允州的封王。”
一声声呐喊传入百姓的耳朵里,在快走出长街时,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拦住这一队人,问道:“顺宜王不是复州的封王,怎么还能当允州的封王?”
年轻男子扛着大旗,掷地有声的回道:“这天下本就能者居之,于能力,顺宜王与顺宜王妃在几年内让复州变得谷满仓,于天命,想必大家也听说了河鲤传示天命之事,既然如此,顺宜王做两州的封王又有何不可?”
这时阁楼上有人探出头来,问道:“小伙子,依你看我们怎么让顺宜王也当咱复州的封王?”
年轻男子仰着头回答道:“我们允州派出一些德高望重之人,去请顺宜王当咱的封王。”
男子接着道:“我看老先生您衣着虽然朴素,但却整洁得体,想必您在家族中,也是德高望重之人,若老先生您愿意与我们一同前去复州,我想将来得到好处的允州百姓,也会感激于您。”
一阵风吹来,将男子头发吹起,露出俊秀的面庞,举旗之人,正是严凌苍。
皇上看着在精神恍惚的皇贵妃,心里一片凄凉。
顾寒鸣所示武器是在太过骇人,加上顾寒鸣与他本是父子,大臣们在是否出战上亦有争议。
若是迎战外敌,成了能建功立业,死了也算为国捐躯。
但这样的内斗,若站队皇上,去攻打复州,只怕是有去无回,若将来顾寒鸣真成了皇上,史书上自己的名字也不好听,既无性命,又无名声,属实叫人为难。
可直接明晃晃的支持顾寒鸣,又显得对皇上不忠。因此朝堂上几方人马吵来吵去,就是下不了一个定论,元利他们也只得继续在复州城外驻扎着等命令。
如今自己死了一个儿子,疯了一个妃子,皇上感觉到自己的衰老,他原本痴傻的儿子,好像露出锋芒,剑刃上闪着的寒光,让他目眩神迷,头昏眼花。
此前顾寒鸣出行还会逼着元利他们,现下他有事便直接骑着马从陈康带领的军队前路过,陈康恨的牙痒痒,但也没动手,如今朝廷还没给一个准信,想来他们也觉得棘手。
严凌苍带着顾寒鸣给他的种子,继续在允州城内做百姓工作,终于,在小寒那日,严凌苍带着他动员的允州百姓,来到了复州城外。
元利在一个小土坡上看着距离军队驻扎地一里远的地方有一堆百姓往前走,他们走到复州城门前停下。
元利偷偷换上便衣,悄悄跟着,想看看这么一群乌泱泱的人来复州干嘛,他躲在一棵树后面,便看见第一排的老者们拿出红贴与红布,然后后面的百姓全部跪下,第一排的老者们将红布高高举起,喊道:“允州百姓,恭请顺宜王主政允州,此乃百姓心愿,亦是天命所示!”
后面跪着的百姓开始重复这一口号,不多时,复州城门上便出现了顾寒鸣与林青萍的身影。
城门下的百姓安静了一瞬,下一秒,一起叫口号的声音便更大了。
“允州人杰地灵,本王的胞弟顺昭王刚去世,本王便前往允州,实在不该。”
严凌苍走上前去,抬头看着城门上的顾寒鸣,开口道:“正是因为顺昭王是您的胞弟,如今他治下的封地群龙无首,百姓也困于天灾,民不聊生,天命说顺宜王您乃圣人,那便是就民于水火之人,想来顺宜王与顺宜王您们都是心善之人,不愿看允州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
顾寒鸣与严凌苍二人照着林青萍的安排进行了一番类似过年收红包一般的推拉对话。最终顾寒鸣站在城楼上开口道:“既是允州百姓所望,又是天命所示,那本王也不好再推辞。”
顾寒鸣与林青萍下了城楼,打开城门,走到百姓跟前,林青萍与顾寒鸣将前排的老者们纷纷扶起,又接过他们手中的红布与红帖。
林青萍将红布拢进怀里抱着,顾寒鸣举着红贴,高声道:“从今日起,允州百姓与复州百姓皆是我顺宜王治下的子民,我与我的王妃,将会像治理复州一般治理允州,我相信,在我与王妃的带领下,复允二州的百姓,日子将会越来越好!”
随着顾寒鸣的宣誓,在林青萍的运作下,天命所示的传说,复州异于其他地方的种子,传言中复州百姓的美好生活,这些事情像燎原大火一般,将顾寒鸣在民间的威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雷霆之势,冲击了朝中各位大臣的心魂与其他地州百姓的理智。
面对困境中的救命稻草,百姓都想死死抓住,民间想让顾寒鸣登基的呼声越来越高。
朝堂上一片静默,眼下情形,他们似乎对复州毫无办法。
“皇上,眼下快到除夕,顺宜王也多年未进京过年,此外元利与陈康二人在复州城外驻扎了一月有余,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让元利陈康他们撤兵,同时邀请顺宜王进京过年,叫大家一起吃顿团圆饭。”
元老将军站了出来,他如今年事已高,只想自己的孙子平安回京,除夕是个好理由。
元利写信给元老将军说了林青萍的所为所为,元老将军知道此刻军心已经散了,既然两方还没开战,那便找个由头把自己孙子叫回来。
有了元老将军起头,堂下议论纷纷。
“是啊,顺宜王与皇上多年未吃一顿团圆饭,想来顺宜王也十分想念陛下。”
“如今顺宜王在复州也做出了一番事业,想来是皇上苦心教导的结果,顺宜王回京,也可让臣等观仰陛下的教导成果。”
皇上闭上眼,采纳了元老将军的提议。
顾寒鸣与林青萍回京之时,所过之处,都会给当地百姓一些种子,并根据当地的情况给一些种植建议。
云昼在马车上好奇问道:“王妃为何要发种子?现下粮食不够,种子肯定也会被大家吃掉。”
“这一路上的人何其多,虽然肯定有人会吃掉种子,但我相信这么多人里,肯定也有人会留下一些,种到土里,只要一千人里有十人种下去,那也是好事一桩。”
顾寒鸣在京城并无府邸,因此他和林青萍还是住常悦宫。
修整了一日,林青萍便接到宁丰候的拜帖,林青萍将拜帖扔到一边,整个人窝到顾寒鸣怀里。
京城在北方,比复州天冷,即便常悦宫烧了地龙,林青萍还是觉得受不住。
“你说皇上什么时候召见你?”
顾寒鸣的怀里很舒服,林青萍打了个哈欠,有些困顿的同顾寒鸣说着话。
指尖绕着林青萍的头发,顾寒鸣答道:“应该是今晚。”
“那你觉得皇上会同你说些什么?”
“可能骂我一顿,也可能传位于我。”
顾寒鸣说完林青萍便抬起头,怕林青萍摔倒地上,顾寒鸣便圈住了林青萍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