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色书院 > 罗曼史 > [二战]日出之前 > 第228章
  
  “我在这里的家。”海因里希解释道,他递给希尔维娅一杯花果茶,花叶上下漂浮着:“你能想得起来之前的事情吗?”
  “我不知道……”她皱起眉,“我只记得很痛——我还记得我和贝纳多特伯爵在一起,他让我不要睡过去。然后我就在这里了。”
  “没关系,需要时间接受这一切,希娅。”海因里希站起身,走到落地窗边,“这是个安静和平的地方,你会喜欢这里的。就像我一样。你想不想去打猎?或者去骑马?我们一起去。”
  希尔维娅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放弃了回忆。她在沙发上挪了挪位置,刚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就看到了一架漂亮的钢琴:“等一等,哥哥。”
  海因里希摊开手,表示他的时间很多,完全不介意等待。
  希尔维娅得以坐到钢琴前,开始触摸她思念已久的黑白琴键,她开始随意地弹起旋律,从《乘着歌声的翅膀》弹到《六月船歌》。
  “你什么时候这么喜欢《六月船歌》了?”海因里希问她。
  希尔维娅笑了一下:“这个嘛……”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她的脑海里,“我想知道那个党卫队军官在不在这里?”
  “你是说冯·施季里茨?”
  希尔维娅又有点想找个垫子遮住自己了:“你知道?”
  海因里希走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脑袋:“我当然知道,而且他不在这里。”他看着希尔维娅,露出一个笑容:“所以我亲爱的、聪明的妹妹反应过来了,是不是?”
  “只是我很难接受自己已经死了。”希尔维娅叹了口气,“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滑稽,竟然会有人为自己的死亡悲伤。”她的眼前浮现出她离开世界时的那一幕,烈日、风沙和石头,还有战争中的犹太人和以色列人。
  “在这里没有什么滑稽的,希娅。只有真和假,没有对和错。”海因里希在琴凳上坐了下来,他打量着希尔维娅的面容,“你有什么想说,但不敢说的?”
  希尔维娅叹了口气:“是的,哥哥。我想回去。”
  “回到那个战争不断的世界里去吗?”海因里希的声音有点惊讶。
  “我有事情没有做完。我很抱歉,哥哥。”希尔维娅低下头。
  海因里希笑了笑,他抱住希尔维娅:“我当然可以带你回去,希娅,而且,作为你的哥哥,你永远不用对我道歉。”
  第225章
  ===================
  希尔维娅抬头看着自己的兄长,像往常一样,他低头想要给希尔维娅一个吻,但这个吻没有如她自己想象的那样落在她的额头上,而是落在了她的嘴唇上。
  下一刻,她的眼前变成了一片黑暗,想要抬手碰一碰嘴唇——那种触感还停留着,似乎刚刚经历的不是虚幻,而是真实。但她没能抬起手,要控制自己睁开双眼,都花了她很大力气。
  她睁开眼,白色的屋子里空无一人,心电图的声音在一边滴滴滴地响着。白色的窗帘飘落下来,金色的阳光投在门上,一闪而逝。
  医生和护士们一拥而入,在做完一系列检查之后,路德维希扶着他们的母亲走了进来,他们脸上那种担忧又期盼的神情终于轻松了下来:“希娅,亲爱的…….你昏迷了整整三个月。”
  希尔维娅花了一点时间理解她的话,在她的脑海里,她只在幻境里度过了一个下午。但母亲鬓边的白发告诉了她是真的。她忍住自己的哽咽:“我让你们担心了吗?”
  “还好…..”路德维希在她的床边坐了下来,揉了一下她的脑袋,“这不是你的错。”
  希尔维娅想到了什么:“贝纳多特伯爵怎么样了?”她最后的记忆停留在贝纳多特伯爵的声音,但剧烈的疼痛回忆压倒了她的理性,她不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
  路德维希给了她一个悲伤的眼神,没有多说。他没忍心告诉自己的妹妹,她被从车子里救出来的时候,浑身都是血,她自己的,贝纳多特伯爵的。贝纳多特伯爵试图已经昏迷的她离开车子,但枪手躲在那边向他开了三枪。这位身患血友病的伯爵没能挺过来。
  希尔维娅沉默在悲伤里。战争中的失去没有把她的心灵磨炼得坚硬。每一次得知这样的消息,还是会让她很难过。
  “瑞典政府给他举行了国葬。但以色列方面拒绝交出凶手。”路德维希低声道。
  “我错过了一切吗,大哥?”希尔维娅的眼泪滑落了下来。
  “别老告诉她政治,路德。”母亲锤了一下自己的长子,“你是不是忘了,医生叮嘱她不可以耗尽精力——这对她没有好处!”
  “可是,妈妈。我想知道。”希尔维娅真没好意思告诉她,她打算回中东去,继续调解这场战争。
  路德维希拍了拍她:“不,希娅,战争就要结束了,以色列的军队即将攻入埃及边境。”
  希尔维娅花了一段时间才搞清楚所有的情况,在十月份,阿拉伯军队再次对以色列发动了进攻。到了十二月底,以色列攻入了埃及边境。英美国家开始介入,希望调停这场战争。
  在她不顾家人反对再次前往中东地区时,这一次调停的主要使节变成了拉尔夫·约翰逊·本奇,一位出生在底特律的美国黑人。本奇先生在哈佛大学拿到了学位,在整个二战时期,他一直奔波在非洲国家,现在在联合国担任官员。
  本奇先生对她的到来半喜半忧,他很高兴有一个在和平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加入他的行列——尤其这个人还在美国关系广泛,但问题在于,他看着希尔维娅,又看看自己,发出了一阵大笑:“那些高高在上的先生们会为此感到震惊的,承担如此重要责任的是一个黑人和一个女人!”
  希尔维娅看着他:“知道吗?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庆幸,我是瑞士人,且在红十字会任职。”
  他们俩同时笑了起来,然后一起投入了调解工作中。此事并不容易——哪怕每个国家都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打不下去了。以色列派了一半的成年男性上战场,阿拉伯国家面对战争之后的政局动荡。
  1949年2月,第一份协议在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签署。但那并不是一份和平协议,而是停战协议。以色列获得了大量的土地,阿拉伯世界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的两块土地,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彻底失去了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家变成了三部分,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犹太人统治以色列,埃及人统治加沙,约旦人统治约旦河西岸。他们变成了阿拉伯世界的难民。
  希尔维娅和本奇结束了调停之旅。希尔维娅回到了日内瓦的办公室。她试图重新回到工作的节奏里,但仅仅一个礼拜,她就再度病倒在了医院里。路德维希来看望她:“你知道医生说什么吗,希娅?”
  “什么?”希尔维娅歪着头看着他,率先抢白道,“实话说,不论说什么,我都不想住在医院里了…….”
  路德维希微微地叹息了一声:“医生告诉我,要我们好好保护你,远离工作和一切其他需要耗费精力的事情。你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你这么做。但我极力说服妈妈,让你去工作,这比让你……”
  “让我什么?”
  “悲伤——”路德维希轻声道,“战争结束之后,我就觉得你一直处于悲伤之中。有时候你可以把它掩饰得很好,有时候不能。是的,悲伤会伴随人的一生,但我很担心你……会沉浸其中。”
  希尔维娅看着他,似乎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都长大了。”路德维希看着她,“人们会死去,不论什么原因。在战争中,是这样,在和平时代也是这样。我们都会死的。目睹所爱的人离开很可怕,希娅。你必须得找点别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工作。”
  希尔维娅点了点头:“你是对的,大哥。”
  路德维希笑了起来,他把双手交叉在一起:“那么,你考不考虑换一个清闲一点的工作?我的意思是说,家族的慈善基金会也需要人打理。”
  “那是你的工作,大哥。”希尔维娅看着他。
  路德维希笑了笑:“我还有信托基金和其他事情要打理,希娅。我需要你帮忙。如果你愿意离开红十字会,或者我们说服他们,让你转而担任某些名誉职务的话。”
  希尔维娅并不打算很快下决定,她还是留在了国际红十字会。她认为自己有一些义务要尽。不过,在她第三次晕倒在办公室里的时候,古斯塔夫亲王主动找她谈了话,他一向很善于说服人,所以等希尔维娅从古斯塔夫亲王的书房里走出来的时候,她已经接受了慈善基金会的职务。
  很快,国际红十字接受了她的申请,派她去纽约负责红十字会和联合国的合作项目——这是个名誉职务,她在纽约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招待会。
  希尔维娅在纽约见到的第一个人是艾伦·杜勒斯。他现在担任美国外交委员会主任。他提起之前的事情,脸上依旧带着骄傲,似乎在瑞士的冒险行动让他收获良多。他雄心勃勃地提起新的话题:“我很想让这些死脑筋的官僚们重新建立起一个战略服务局,他们了解情报的重要,却畏惧一个新的‘盖世太保’!”